荐见 | 9年前的今天那个炮轰美协的人去世,是时候重温他的话了
美是共识,美是见识
荐见第73个
关于美的故事
今天是2019年6月25日,9年前的今天,中国当代著名画家吴冠中在北京与世长辞。周年之际,我们想回顾这位被誉贯通中西方第一人的艺术家,世界按照那个敢说真话的老人所希望的那样,变好了吗?
2010年,吴冠中的一生画上句号。吴冠中去世前20年,因公然反对商业拍卖自己的伪作,频繁卷入官司;逝世前10年,身陷“笔墨等于零”的世纪之争;逝世前3年,与美协矛盾激化到最高点。争议,伴随了吴冠中的一生,隐忍也伴随了他的一生,一切终于在他离开人世之前爆发。
“我90岁了,我要把想说的话说完,总要有人把真话说出来。”享年91岁的吴冠中生前说道。
1
2007年3月,在政协文艺小组会上,身为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的吴冠中,在分管文化中央领导面前,公然指出中国文艺战略和文化体制改革的问题,提出“以奖代养”。4月,吴冠中在接受《南方都市报》采访时,进一步重申,文化体制改革应该“取消画院,取消美协”,实行经费断奶,“美协是个衙门,文联也是这样。谁都来管文艺,结果文艺上不去。”
2007年7月18日,吴冠中在上海《文汇报》上发表文章《奖与养》,详尽展开观点。他援引时任高教部部长蒋南翔在人民大会堂作过的报告,“只要有足够的条件,我敢承诺培养出50个尖端科学家,但我无法培养一个杰出的艺术家”。吴冠中认为,“民族的苦难和生存的艰辛孕育出一个鲁迅,艺术家命定是殉道者,需要在残酷的大环境中成长出来。才华、功力、学养、品位、经历、苦难、见闻……多种条件必须集于一身才行,因此,杰出的艺术家稀有,杰出的作品是珍宝,古今中外无例外”。
“今天我们在艺术院校里培养青年,授予他们进入艺途的基本知识与功力,而绝不可能急匆匆捏塑一批稚嫩的小画家。经济大潮导致无数年轻人,报考艺术院校,许多院校设置的艺术系科和学生泛滥成灾,社会出现大量低质量的‘美术家’。我不忍将青年比作蝗虫,但将青年推入蝗虫似的灾难中又是谁之过呢?人人需要谋生存,但社会中没有真正创作艺术的职业。”吴冠中又将矛头引申中国艺术招生。
中国美术家协会、民间社团协会成为这些庞大的艺术从业者们的理想去处。最初,美协套用苏联的章程,从层层协会到层层文联,机构复杂。“多是官方或者半官方的,吃皇粮,一家之言代行了国家的文艺方针和策略。”吴冠中说。
“我曾长期担任美协各种重要展览的评选者,感到那么多有才华的年轻作者在揣测政治要求及评委们的口味。他们的作品抹杀了个人内心的真实感受,为的只是获得奖项和名誉,一朝作品被美术馆收藏,便是最大的成功。”吴冠中认为,应有不同的协会各自办展,在均无官方财政支持下,公平竞争。“国家指定美协一家作为官方代言,反倒提供了官僚机构的温床,其弊其害已有目共睹。”
1977年正在广西龙腾县写生的吴冠中
吴冠中呼吁:“将养作者、协会的皇粮收回,转用于奖励作品,奖励杰出作者和做出成绩的协会。要多建美术馆,收购作品,让真正优秀作品有出路,让作者只需为创作奋斗,流血,付出身家性命,毋须向协会、美院寻求进身之阶。”
7月23日,中国文联、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院接受《青年周末》采访,对吴冠中进行回应。文联和美协方面认为吴冠中“对他们的工作情况不了解,文联、美协的作用不可取代”。中国国家画院时任院长龙瑞指责吴冠中“站着说话不腰疼,想把我们民族文化全搞坏了。你以前不也是这些机构里的吗?这会儿干吗对这些机构咬牙切齿?”
2
《奖与养》正是吴冠中想说的“真话”。
作为上世纪赴欧学艺的著名官费生之一,吴冠中对于中西教育的对比有着切深的体会。当年在这批留法先驱中,先有20年代的徐悲鸿与林风眠,再有30年代的吴作人与吕斯百,到了40年代的赵无极、熊秉明、吴冠中。后三位也成为二战之后到1949年之前,民国政府派赴欧洲的最后几位艺术官费生。而事实上,吴冠中是民国时期赴法画家而留在大陆的最后一位老人了。
“文革”后这位“留法先驱”声名鹊起。因为在当年一片荒芜里,人人期待新权威。而美术界忽然就发现了中国还有这么一位正当盛年的留法画家。吴冠中因有见解,敢说话而被选择。而说真话难的痛感,也一直伴随到他离开人世。
在外人看来,他大多数时候,都在和所谓的“官方”唱反调。唯物论说,“内容决定形式”。他毫无顾及这种深入人心的官式教条,坚称“形式决定内容”。
为此,他和徐悲鸿的观念分歧也是世人皆知。虽然作为徐悲鸿的晚辈,吴冠中从不讳言说徐悲鸿是“美盲”。“因为从他的作品上看,他对美完全不理解,他的画《愚公移山》很丑,虽然画得像,但是味儿呢?在内行的人来看,格调很低。但是徐悲鸿的力量比较大,所以我觉得很悲哀。审美的方向给扭曲了,延安的革命思路加上苏联的影响,苏联的东西还是二手货,从欧洲学来的。这些东西来了以后,把中国的审美方向影响了。”
吴冠中夫人朱碧琴陪吴冠中在黄山写生
马克·吕布摄于1983年
有次,吴冠中说,“我们提倡百花齐放,什么样都可以,我看现在的形势,又在拼命抬高现实主义,画那些革命的题材,这当然可以。但我在思考,美术的功能像诗一样,当然可以画插图,但这不是它的主要工作。美术的主要任务是创造美,创造精神世界。但是现在政治上也好,社会各方面也好,没有重视这一点。”
也正是这个认知,传统教学上,吴冠中始终在反对“画得像”,他认为画石膏像这一必修课,会把艺术感觉都抹杀掉。“石膏像是死的,现在要求画的人死扣,要画得正确,要画得像,结果画得越像越没有感觉。”他强调艺术需要错觉,没有错觉就没有艺术。艺术要有想象力,要有饱满的情感,艺术家要有比常人更丰富的想象力和情感积累。
画室里的吴冠中。“你一定要穿着大师的拖鞋走一走,然后把拖鞋扔了,在穿和脱的过程中,你就会找到自己。我就是这么走过来的。”
陈丹青至今记得当年中央美院请吴冠中来给师生做讲演,讲完后,吴冠中扣紧自己的左右手,向前平伸的手势。“我看得神往,心想,留法前辈到底不同,我怎么不知道这等漂亮激昂的手势呢!”陈丹青回忆说,那时没话筒,吴冠中几乎句句叫喊,苏南口音,词语简洁,高声历数十大美学问题。他记得最清楚的一条就是,吴冠中说:“美”不是“漂亮”,“漂亮”不是“美”!“之前文革,哪有人敢这么说!”
“说真话”,也是吴冠中骨子里崇拜鲁迅的原因。他把鲁迅视为自己精神上的父亲。他说“一百个齐白石抵不过一个鲁迅”是因为“中国没有鲁迅,这个国家骨头要软得多”。“尽管不好比,但我觉得齐白石少几个对这个国家关系不是很大。但没有鲁迅,这个民族的心态就不行。”
3
2008年,吴冠中个人美术作品集《吴冠中全集》终于出版了;最后一次,重回杭州母校办“沧桑入画——吴冠中艺术展”。面对之前争论引起的满城风雨,在做完出书和办画展之后,吴冠中决定站出来接受媒体的采访,“我这么一把年纪了,我要说真话”。
再发声的吴冠中直指美院:“中国有无数养画家的画院,从中央到地方,养了一大群不下蛋的鸡!”世界范围内,除中国找不到其他国家供养画家的先例,法国给予艺术家的帮助,也仅限于为画家提供廉价的画室。
中国不但设置了美院,还为其赋予了重要的位置,吴冠中说,“改革开放以前,美协是画家的绝对法官,甚至可以决定画家的命运。现在美协机构很庞大,就是一个衙门,养了许多官僚,很多人都跟美术没关系,他们靠国家的钱生存,再拿着这个牌子去抓钱。很多画家千方百计地与美协官员拉关系,进入美协后努力获得一个头衔,把画价炒上去,这种事我见多了!”
陈丹青初到清华美院时,拜访过吴冠中老师。“新世纪初那次访他,他已八十出头,家居清谈,仍然神色刚正,用词肯定,确信自己的每一句话,迹近论辩的模样。他的面相本来清瘦而决然,说到快意处,总有斩钉截铁之势,像是生了气似的。”
陈丹青回忆了吴冠中第一次提出解散美协的语气。“90年代纪念中国美术馆成立周年,吴先生上去,却说:我们这样的大国,这样的美术馆,我感到可悲!——这‘可悲’一词,必要以他的宜兴口音说,音同‘苦拜’,且要狠狠的口齿,断然念出来——又譬如新世纪初全国美协主席职位出空,他是无可置疑的前辈,候选大佬之一,结果又说煞风景的话,弄得四座哑然。他说:我要是出任主席,头一件事,美协解散!这‘解散’一词的宜兴腔,音同‘加塞’,倘若狠狠地念,便十足吴冠中风神了。”
吴冠中在贵州清水江畔写生
还有一次,陈丹青隔着桌子,听到了吴冠中说话。那时候,几名有资格的教师被允许招收博士生,吴冠中由人扶着进来,请他给墙上十几位考生作业评几句。他颤巍巍巡看一过,毅然说道:“我一个都不招!”“那么,吴先生您看是不是给打个分呀?”他应声喊到:“最高60分!”
吴冠中最看不上学位、文凭的头衔。“艺术硕士、艺术博士,都比不上作品。画院里有一级画家,二级画家,这些是怎么评出来的?弄得画家都在拼这个头衔,却没有好的作品出来。现在的体制,搞作品不如搞人际关系,这个机构变成诈钱的机构了。美协、画院他们起的作用在哪里?他们为艺术的服务体现在哪里?他们的活动就是搞展览、大赛、评奖。”
“美协很富,捞钱,当了美协的官,到什么地方去,人家都买他的画。美协是个衙门,文联也是这样。都走这样的路,作品就没有了。”吴冠中说,“大学扩招成了他们来钱的机会。我每天家里收到的杂志,都是些乱七八糟宣传自己的,这样搞就跟妓院一样了,出钱就给你办。现在,画院偶尔给政府完成某个项目,画一些历史画,画家就忘了艺术是什么,就去打工了,出来的产品往往都是垃圾”。
他认为美协的职能应该只有一个,就是为艺术提供服务。画院应该养作品,画家可以流动。有的画家不错,画院可以临时资助,给画家提供简单的生活条件,让完成作品。“作品很好,高价买下来;作品不好,你走,换别人。”
4
这场双方的论战在2010年戛然而止,吴冠中从发现肺癌晚期到去世,一共86天。
9年前的今天,吴冠中逝世。去世前3天,他交代家人“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不举行追悼活动,不留骨灰”。
生前的吴冠中老人,看似并未把希望寄托在广泛的青年一代身上,他会规劝身边每一位报考美术学院的学生。“老师和家长应该给他讲明利害,学美术等于殉道,将来的前途、生活都没有保障。”吴冠中只给出了一种鼓励的可能性:“如果他学画的冲动就像往草上浇开水都浇不死,这样的人才可以学。”
少年吴冠中
这体现了他对艺术的教育观和市场观。他从来不认为,艺术家是可以批量供应,而市场是可以靠这样的批量复制而繁荣的。吴冠中说,艺术家应该是“野生植物”,不是靠“圈养”就能出成果的,望社会建立合适的机制,资助、奖励年轻的穷艺术家进行探索。“不要养人,要奖励好的作品。要养会下蛋的鸡。”
“有的人左右逢源,既在体制内拥有权力,又享受市场的好处。但在这样一个泥沙俱下、垃圾箱式的环境里,艺术家泛滥,空头美术家、流氓美术家很多,好的艺术却出不来了。”这是他生前最后几句点破艺术市场和艺术体制双轨的本质。
这些都是引起众怒的话。陈丹青说,每出一说,总有若干评家长篇大论结结巴巴反驳他,但吴冠中照样可以说回去,因为资格摆在那里,芸芸众家究竟拿他没办法。
但即便这么一位总是开炮的大佬也有小心谨慎的时候。“终其一生,吴冠中还是个文艺青年,学不会老成与世故。”陈丹青回忆说,70年代末的某次夜谈,吴冠中对艺术家袁运生几位说了些国外归来后的大不平,翌日清早,竟来敲袁运生的门,神色俨然,再三叮嘱,大意是:昨夜谈话没有录音吧?千万不可外传啊!“那代老人的长期恐惧和抑郁,当令年轻艺术家不能想象,也不必亲历了。”
听你说👏
你如何看待国内的艺术市场和艺术体制?
最想对吴冠中说些什么?
欢迎大家在下方留言分享!
留言点👍第一名将获得
包邮赠书《文人画事》1本
数十个穿越时空的时代笑点
一部妙趣横生的的明清艺术史
当红艺术科普作家,以艺术爱好者的身份用一种前所未有的形式向读者讲述六位艺术家的艺术生平:有一千万仍要回家画画的沈周;九十岁才成一代男神的文徵明;和自己互掐了一辈子的唐寅;“断送中国绘画三百年”的王翚;画《红楼梦图谱》出名的改琦;画美人儿的费丹旭。通过经波的娓娓道来,组合成让你忍不住一口气读完的非凡艺术故事!
感谢荐见合作伙伴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 提供本次赠书 -
✏️
通过留言或者后台消息告诉荐见
你的艺术故事线索
被采纳者将获得报酬奖励
荐识
带你见识世界的
美与真知👣
轮值主编 / 亚博
排版编辑 / 南西
未经授权转载图文者必究
如有转载需求请联系后台
荐见美学导师团
(排名不分先后)
🏅
东子
会画画会冲咖啡的老师
深谙艺术欣赏的内功心法
弗兰克
荐群专讲浮世绘大拿
幽默风趣,自成一家
见叔
荐见创始人
致力美学推广的资深媒体人
醉心从佛像中发现美的源头
洛蕾
荐群当家美女主播
专注发现西方艺术史
里的惊异之美
朱军
专业出身的“乐迷老炮”
涉及过国内古典音乐
相关的所有领域
七月在野
文化学者
社群久负盛名的插话师
对艺术史有独到见解
彭志翔
最懂绘画的口腔科医生
遍游海外艺术博物馆
王少波
非洲艺术博物馆馆长
非洲艺术史学者
巫昂
诗人,小说家
主要靠看展看电影
看话剧维持生命体征
大喆
爱聊艺术的设计师
不会讲故事的设计
不是好艺术史研习者
<< 滑动查看荐见美学导师 >>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 👆
一个热衷发现和分享美好事物的美学共同体
提供一千种发现美的法门
因为“荐”,让更多人拥有“看见”的能力
让更多人领略到美的深处
和我们一起
听荐幸福,看荐美
猛戳右下角,告诉大家你在看👇